陕西省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十五”规划

  来源:陕西省爱卫办    发布时间:2012-05-18 
 
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改变不卫生、不文明的习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贫困地区减少疾病,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备条件;是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优先措施;是农民家庭不可缺少的卫生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保护妇女、儿童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鉴于目前我省农村卫生厕所的数量和质量(至2001年仅为35.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和全国爱卫会、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通知》精神,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到2005年底达到40%的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我省2002—2005年农村改厕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历史机遇,统筹规划、广泛动员、精心组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工作,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五”期间,力争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有1—2个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目标;5—10个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2002年全省107个县、区(已建成改厕示范县除外)各建成一至二个卫生厕所示范乡、镇。
  (二)工作要求
  从2002年起,西安、延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渭南、榆林、商洛、铜川及韩城、兴平、华阴市政府应制度,《农村改厕工作规划》并确定本市农村卫生厕所示范县、乡、村,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凡荣获国家和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的县,应继续坚持以城促乡,城乡联助,相互促进,为农村改厕工作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在“十五”末实现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0%的目标。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从2002年起,省爱卫会将协调农业、环保、财政、城建、扶贫等部门对各市、县农村改厕工作进行联评检查,成效突出的市、县,建议省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是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和民心工程,要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关心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纳入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多方筹资,从政策、技术和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提供改厕专项经费,用于宣传动员、社会发动、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人力培训、监督检查、表彰奖励及予制件补贴经费。
  (二)部门通力合作,层层建立责任制
  农村改厕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不是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爱卫会统筹协调各级卫生、农业、建设、财政、文明办、扶贫办、教委、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继续加大从财力、物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卫生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改厕的技术指导、卫生监测、人员培训等工作,同时要积极抓好乡、镇卫生院厕所建设,为当地农村改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农业部门要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在气候条件适宜地区大力推广“三联通”沼气池式卫生厕所。各级文明委要把农村改厕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安排,作为命名文明村、镇、小康村的基本条件之一。建设部门在指导编制规划中按每0.2平方公里应建设一个公厕的要求进行规划,同时把农村改厕纳入农宅设计规范标准,坚持做到建新房与建卫生厕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扶贫办应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项目工程和治本措施来抓。妇联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改厕工作,并将普及农村卫生厕所列入“五好”文明家庭评比的内容之一,列入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和创建“绿色家园”生态模式文明示范户活动及“十星户”评选活动的主要内容。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组织、发动广大农村青年团员积极投身到农村改厕的大潮中去,团支部书记、委员要带头改厕,争做农村改厕的先锋。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努力抓好中、小学校的卫生厕所建设,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各级爱卫会办公室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规划措施,推广适宜技术,做好交流促进和检查督促工作,当好政府领导的参谋。各级团干部、妇联干部、乡镇医务人员、乡村医生、教师和青年团员要带头建好自家的卫生厕所,并动员和帮助其他农户进行改厕。
  (三)大力宣传发动,转变传统观念
  我省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长期处于落后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农民群众受传统观念习俗影响,改厕意识不强,认识不足,以及不了解改厕技术和方法。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从转变传统观念入手,激发农民改厕热情,引导农民自愿投资,参与改厕。要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传媒,让群众明白,修建卫生厕所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收益和好处,宣传改造厕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群众懂得改厕不只是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消费的投资,同时可以有一举多得的丰厚回报,消除顾虑。同时要让群众知道各类卫生厕所的形式、特点、造价、建造技术、方法等,供农户选择。使广大农民做到“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自觉投入改厕实践。
  (四)抓好改厕示范点(村),典型引路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如结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文明村、镇建设、小康村建设、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等,以及结合各单位派人下乡扶贫等活动,把建立改厕示范户(村),作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列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扶贫项目,使之在当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自建公助,多方筹资,妥善解决改厕经费投入
  农户家庭卫生厕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农户厕所是农民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卫生设施之一,是一项家庭建设,农户出资修建卫生厕所是一种生活消费投入,更是对家庭成员自我保健的消费的投入;另一方面,粪便是一种环境污染源,而作为消除粪便污染的卫生厕所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作为环保工作,政府承担部分,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因此,在推进农进改厕中,应教育动员群众以出资自建为主,政府给予适当投资支持,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健康教育、人才培训和基础建设等。在农村改厕筹资中,要考虑当地农民的承受能力,防止强行摊派、增加农民负担,必须在调动农民改厕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
  (六)抓好技术培训,确保质量,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程
  改造农村厕所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居住环境和气候、经济条件,分别采用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三联式沼气池、粪尿分集式、通风改良式厕所等改厕形式,推行适宜技术。上述各种卫生厕所类型,各有其科学内涵和技术设计要求,因此在推进农村改厕中,各级爱卫会、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一定要认真细致地抓好技术培训,逐级培养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村改厕队伍,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参加培训人员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切实掌握改厕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及正确使用、管理的知识。改厕施工中要严把质量关。改厕完成后要经常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卫生厕所,保证建一个成功一个,使农民的投入真正收到效益,以激发和保护农民改厕的积极性。
  (七)加强监督检查、表彰奖励先进
  为保证各级领导和部门责任到位,实现农村改厕规划目标,各地应认真开展督促检查,做到常抓不懈、层层落实。今后,省爱卫会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农村改厕检查验收工作,对农村改厕工作做得好,成绩突出的市、县、区将给予表彰奖励。
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指有墙、有顶,有便器、粪便贮粪池密闭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及时清除。


                                       2002年5月

                                       省爱卫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