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胡建莉 发布时间:2011-07-22 |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 胡建莉
癌痛是癌症的早期信号之一,大约1/4新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3/4晚期肿瘤患者合并有疼痛症状。由此可见,癌痛未必是件坏事,它可能会提示你提防癌症的发生。因此——
病例回放
前不久,朋友70多岁的父亲腰痛一个多月,自以为是腰肌劳损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小诊所行推拿按摩治疗,结果疼痛加重起不了床。我听后,建议他至少做一个腰椎CT检查。检查发现:其第1、第4腰椎椎体被破坏。我叫他赶紧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因为这样的病人需要考虑癌症发生转移导致骨破坏的可能。经过全身骨扫描(ECT) 、脊柱MRI、肺部CT检查后发现:其胸椎和腰椎有多处椎体被破坏,肺部有一肿块。经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肺腺癌。因此,最后诊断为肺腺癌多发骨转移,属肺癌晚期病人。
骨转移是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的常见原因,肺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患者均容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癌性疼痛一般都很严重,呈间歇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夜间更加明显,经常被误诊、漏诊。对于顽固性的腰背疼痛,应辅助CT、MRI、ECT及穿刺活检等多项检查,以排除脊柱肿瘤的可能。所以出现腰部疼痛甚至全身多部位疼痛的老年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不一定就是腰肌劳损或其他老年病。
某些肿瘤以疼痛为首发症状
癌痛是指癌症及癌症相关性病变所致的疼痛,通常为慢性疼痛。癌痛是最常见的肿瘤相关症状之一,大约1/4新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3/4晚期肿瘤患者合并有疼痛症状。
癌痛与非癌性疼痛相比,对患者的影响更严重。主要表现为:癌痛会导致患者有痛不欲生的感觉,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心,自杀率提高;癌痛会令患者产生坐卧不安的感觉,使生活全无乐趣;癌痛往往呈现持续存在,使患者本人和亲友难以正常生活;癌痛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加速病情的扩散;最后癌痛常使患者情绪低落,甚至导致抑郁,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抗癌治疗。
在癌症早期,由于瘤体尚小,一般无转移也未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因而癌痛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在早期出现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逐渐增大,不断向附近的组织器官浸润,导致脏器破裂、肿瘤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疼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出现或是加重往往提示病情的进展或加剧。但极少数情况下,即便到了癌症的晚期,也可不出现疼痛或是疼痛较轻。
尽管如此,不明原因的疼痛仍有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比如孩子膝关节附近疼痛合并体温升高时,要警惕骨肉瘤的可能性,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期的脑瘤也是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后伴发动作失衡、呕吐等症状。目前,在整个小儿肿瘤中,脑瘤仅次于白血病,位居第二,其病因尚不清楚,极少数孩子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儿童脑瘤患者以恶性居多,瘤子多长在后脑、脑干及小脑。其早期症状普遍表现为呕吐并伴有头疼。有些孩子因为年龄较小说不出头疼的感觉,所以很多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持续疼痛要引起注意
身体某一部位超过一周的疼痛应引起注意。例如,背部疼痛是脊柱原发瘤和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而在白天因活动后疼痛反而缓解。脊柱肿瘤经常被误诊、漏诊,有时候连医生也被疼痛的表象迷惑。这是因为,癌痛和腰腿痛感觉相像,而且在检查中,只有当骨严重破坏,脱钙达50%~70%时,X线片才能观察到。因此对于顽固性的腰背疼痛,应辅助CT、MRI、ECT及穿刺活检等多项检查,以排查脊柱肿瘤的可能,做到早期诊断。
再如,长期腹痛同时出现大便变细,可能与大肠癌密切相关;胸部疼痛伴有刺激性干咳及痰中带血丝,则预示着肺癌的存在;上腹部隐痛伴消瘦和饱胀感,多由胃癌引起;右上腹或肚脐周围出现顽固的钝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提示胰腺癌的可能。因此,美国癌症协会指出,任何持续性的疼痛都需要及时检查,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其他一些细节,可确定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癌症。即使不是癌症,这些检查也可以使患者知道引起疼痛的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癌痛要积极寻求治疗
许多癌症患者常常采取忍受疼痛的态度,而不是积极寻求医疗人员的帮助来缓解或减轻癌痛的折磨。事实上,疼痛是一种疾病,有疼痛就需要治疗,癌痛更是如此。
疼痛的治疗除了针对原发病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以外,均需要接受癌症镇痛治疗,而治疗基础主要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具体是指轻度疼痛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中度疼痛采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卡因、曲马多等;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奥施康定等。
同时应遵循以下5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安全、有效、无创、方便、经济;按阶梯用药: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按时用药:根据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及药物在体内持续镇痛作用时间的规律,有计划地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不同患者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及剂量;注意具体细节:重点是监测处理药物的毒性反应,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及药物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