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行动 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来源:免疫规划科申家运    发布时间:2012-02-1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及口腔黏膜斑和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在未使用疫苗以前安康麻疹在流行年年发病率最高达2000/10万以上,非流行年也在500/10万左右,在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得到有效控制。年发病率控制在20/10万,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加强,政府的重视,卫生人员的努力,相关部门的配合,社会人群的广泛参与。使近年来麻疹年发病率控制在1-2/10万。

    感染麻疹后可有低热及全身不适,继而出现上呼吸道及眼结合膜炎的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及咽痛和周身乏力。病后的第2~3天,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可见灰白色小点,外周有红晕,即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异性体征,有诊断价值。部分病人也可有头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于发热后的3~4天出疹,此时发热、呼吸道症状达高峰。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2~3天波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继之转为暗红色,可融合成片,部分病例可出现出血性皮疹。出疹3~4天后,按出诊先后顺序依次消退。此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麻疹发病第二天至出疹第五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未接种过(或接种不成功)疫苗和未患过麻疹者在接触麻疹患者后发病的可能性高达90%以上。

    但对麻疹具有部分免疫力者,如6个月以内婴儿、近期接受过被动免疫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足)。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粘膜斑不典型或不出现,皮疹稀疏,无并发症,病程l周左右。
麻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核病灶播散。

    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7月份。在此时间当有高热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的患者,应单间隔离观察3~5d,是否有皮疹出现,发现麻疹病人要执行呼吸道隔离,精心合理的护理是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措施,对症和防治并发症治疗。

    者实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日,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至出疹后10日;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童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无并发症儿童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院内感染。

    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最主要预防的措施。

    06年,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在2012年发病控制在1/100万,消除麻疹的可行性在于麻疹病毒型别单一且稳定不易变异;只感染人和长灵类动物,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显性,隐形感染少,传染源易控制;疫苗接种免疫维持时间长;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

    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需要对疑似病例的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这样可以阻止传播。发现主要依靠家长、学校和托幼机构,利用晨检的机会对有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眼结膜充血者让其积极到医疗机构就诊,隔离观察,看其是否会出现出皮疹。如果确定为麻疹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在隔离期避免与其他人群接触。

   麻疹患者的村、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可采取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即对8月龄以上未患过麻疹和接种麻疹疫苗情况不详的人群可接种麻疹疫苗。

    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在现居住地的接种点(接种门诊)积极接种麻疹疫苗,即当儿童出生满8月龄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在1岁半时再接种一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这样儿童可以对麻疹、风疹、腮腺炎产生免疫力。也可以查看儿童接种证,如果接种证中麻疹或麻-风或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栏中没有接种记录可凭接种证在现居住地接种点补种。

    社会人群的共同关注和积极配合下,我国政府承诺的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