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盐务局 发布时间:2012-10-10 |
一、高盐高钠的危害
食盐安全是中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高食盐摄入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3亿,每5个成人就有1个患高血压,中国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世界排名第一,与此相关的脑卒中也已成为国内第一死亡诱因。高盐高钠摄入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摄入过多,将会造成人体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血管压力增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所以高盐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致死和致残疾病—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城市居民主要死亡构成4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心衰),2008年仅高血压相关医疗费用高达4000亿人民币,并逐年递增。
高盐高钠饮食还可引起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增加肾脏负担而使肾功能损害率增高。食盐中含有少量在体内难得化解的微粒,长期摄入过量以在体内形成结石。食盐的摄入量越高,尿中钙的排出量越大,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并导致骨质疏松。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多,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造成皮肤老化、皱纹增多,加速衰老。高盐高钠饮食也是导致肥胖的隐形助手,高盐还会造成血糖升高,加剧哮喘,引发胃炎、胃癌,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二、减盐行动的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高食盐摄入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降低人群的食盐摄入量可以降低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如果血压降低2%,每年将有1亿左右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得以预防和好转,50万人避免死亡。我国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2克(2002年调查数据),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天5克的标准。减盐是预防高血压成本效益最高的措施,只要每日盐食用量减少2克,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就会减低20%。减盐行动的成本很低,约为每人每年0.09元人民币。
三、减盐行动的发展趋势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向各国发出了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减盐的倡议。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美国等国家已经拥有全国性的减盐运动,英国于1996年启动“盐与健康共识和行动”,保障和推动政府、食品加工业、消费者能够在限盐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芬兰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食品企业通过低钠且富含钾、镁的矿物盐来替代传统的钠盐,以降低食品中钠盐的含量。
2010年,《中国减盐行动(2010 -2020行动计划)》发布,基本目标是10年内将居民食盐日均摄入量降低3-5克,行动策略之一就是在全国推广使用低钠盐。《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陕西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目标之一是到2015年人均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2012年6月12日,中盐总公司启动科学用盐促进健康行动计划,全国性的减盐行动拉开帷幕。2012年8月24日,陕西省盐务局召开媒体见面会,启动“科学用盐、促进健康”活动。
四、食用低钠盐的益处
目前,我市市场上主要供应的是普通碘盐,其氯化钠含量达95%以上。由于安康传统饮食偏好酸辣咸香的重口味特点,几乎家家泡菜、腌菜,吃腊肉,市民食用盐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估算每人每日摄盐量超过1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倍,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低钠盐是盐行业身体力行,倡导科学用盐、合理控盐的健康理念,为促进居民健康而创新升级的优质盐、健康盐,是一种高端盐品。低钠盐以碘盐为原料,以一定量的氯化钾取代氯化钠,含钠仅为65%~70%,从而增进钠离子的排出,有效改善人体内钠、钾的平衡状态。研究证实钾离子可诱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可对抗高钠引起的血压升高,有效保护血管壁,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膳食指南推荐钾摄入为4.7克,我国人群钾的日摄入量为1.9克左右,仅为推荐量的40%,膳食补钾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预防效果。氯化钾口感上与氯化钠接近,可谓“减盐不减咸”。2010年7月北京市启动推广使用低钠盐、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行动,大力推广低钠盐,当年低钠盐销量比例达到10%以上,有效降低了北京市民日常生活中氯化钠摄入量。山东、重庆、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盐业开展了低盐膳食促进健康宣传活动,食用低钠盐预防高血压越来越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
五、减盐控盐的健康行为
(1)自觉纠正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可以在烹制菜肴时放点醋等调味品,提高菜肴鲜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
(2)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每餐都使用限盐勺等量具,按量放入菜肴。
(3)选择食用低钠盐。
(4)减少使用酱油、黄酱、甜面酱等酱制品,尽量少吃咸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
(5)查看食物标签,尽量选择含钠(Na)低的包装食品。
(6)尽量不要喝菜汤,盐溶于水,菜汤中含盐量高。
(7)菜肴9成熟时或者出锅前再放盐,这样盐放得少菜也会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