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病毒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3-04-09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近两年来我省手足口病发病率略有下降,但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对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隐形感染为主。由于机体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型病毒感染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因此HFND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人数的90%以上。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该病于每年春季开始多发,4月~5月病例增多明显,5月~7月发病形成高峰。预计未来几个月手足口病发病会呈现继续增加趋势。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目前尚没有特异的抗肠道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防护
1、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正确洗手,成人接触儿童前应洗净双手;
2、养成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饮食习惯;
3、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并做到勤清洗或消毒;
4、经常开窗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5、勤晾晒被褥,勤换洗衣物;
6、保持厕所清洁,在农村非水冲式厕所,要对粪便进行石灰消毒或盖土掩埋;
7、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8、流行期间每天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体温变化,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幼托机构及学校防护
1、托幼单位、学校等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具、玩具、餐具、桌椅等消毒处理,患儿粪便等进行消毒处理,衣物置于阳关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3、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大型集会,避免孩子进入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4、加强幼儿教育,坚持饭前便后正确洗手,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