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6-06-14 
 

 

 

    每年6月14日,世界各国都会庆祝世界献血者日,通过这个活动来感谢自愿无偿献血者献出可挽救生命的礼物——血液,同时提高人们对定期献血必要性的认识,以确保当病人有需求时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得性。 2016年活动的主题是“血液连接你我”,着重感谢献血者并强调献血者与患者之间的“分享”与“相连”关系。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每年帮助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能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症的患者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在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方面以及在天灾人祸中也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

    但是血液和血液制品在许多国家供不应求,采供血机构面临的挑战是,既要提供充足的血液,又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只有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者定期献血,才能确保血液的足够供应。世卫组织的目标是各国到2020年实现所有血液供应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

    目前只有62个国家接近全国血液供应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而有40个国家仍然依赖于家庭献血者,甚至是有偿献血者。

    为了保证献血质量和对献血事业的管理,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恢复健康。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很普通而平常的事。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己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但是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

    下面就一些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大家一些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晕厥:献血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属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主要症状为头昏、虚弱、出汗、恶心、面色苍白,较重者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检查可见皮肤发凉,血压下降,脉率减慢至难以触及。遇到这些症状应立即使献血者平卧、抬高双腿、头低位、松开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通畅。可用手指掐人中穴或合谷穴,必要时也可给吸入芳香氨醑,但要适度。

    2.恶心、呕吐:是一种偶见的反应,通常稍加休息即可恢复。让献血者平卧、头侧位,提供一个适当的容器及一杯漱口水,指导献血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若仍有呕吐,可用些镇静药或针灸治疗。

    3.肌肉痉挛或抽搐:这种情况很少见,多由于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换气过度所致。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有短促的、微弱的抽动,也可为手或面部微弱的肌肉抽动或强直性痉挛。出现此症状,嘱献血者安静,戴面罩呼吸,一般可很快恢复正常,必要时对症治疗。

    4.局部不良反应:①由于穿刺不佳造成血肿,这是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块紧压穿刺孔,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持续几分钟,以利减少血肿块。②由于消毒不严格或化学物质等原因引起局部感染、蜂窝组织炎、静脉炎、淋巴管炎等。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早期可行热敷或根据各种不同病变采取相应处理。

    5.其它:心功能絮乱、惊厥、既往疾病的复发或加重,这些情况极其罕见。另外,还应注意短时间内反复多次献血可导致失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