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防病提示

  来源:传控科 周以军    发布时间:2016-08-08 
 

 

 

    8月进入胡蜂蛰人事件的高发期,提醒广大群众远离胡蜂,不要激惹胡蜂,避免蛰伤。同时8月份依然是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高发期,建议做好相应预防。

    一、胡蜂伤害防治

    (一)胡蜂生物特性

    胡蜂,俗名黄蜂、马蜂,为捕食性蜂类,属昆虫纲膜翅目胡蜂总科。我市的胡蜂种类主要有基胡蜂、墨胸胡蜂、茅胡蜂、金环胡蜂及黑尾胡蜂等。胡蜂能捕食其它昆虫的幼虫,消灭森林和农田中的害虫,胡蜂蜂房有祛风、杀虫、解毒的功效,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胡蜂繁殖和活动受气候影响较大。一般在深秋季节,气温降至15-17℃时,胡蜂会离巢迁至石洞、草堆、墙缝、树洞等相对较避风、恒温处越冬(越冬存活率一般为10%),于次年4月初温度到15℃时出蛰。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最适活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70%),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由于胡蜂喜光,晚间一般归巢不动。其活动还与风力关系密切,风力在3级以上时,胡蜂停止外出活动。

    (二)胡蜂伤人特点

    1.袭人特点:胡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只有在受到惊扰时(包括环境中的化学品刺激)才会袭击人、畜。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

    2.一般临床表现:人被胡蜂蛰伤后的严重程度与进入人体的毒液量有直接关系,其毒素分为溶血毒素和神经毒毒素。常见临床表现有:

    ①蜇伤部位:一般出现局部疼痛、肿胀,12-48小时加重,波及范围扩大,可溃破形成不同大小的溃疡面。

    ②过敏反应:一般在蛰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出现,表现为迅速扩散的皮疹、憋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③溶血:后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

    ④多器官、系统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肾脏、肝、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

    目前暂无针对胡蜂伤人的特效药,但通过及时的局部处理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三)胡蜂伤人原因分析

    1.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村镇、道路等人为活动密集区树木增多,便于胡蜂筑巢安家,扩大繁殖,种群数量增加。

    2.气候变暖,蠕虫类昆虫的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造成胡蜂大量繁殖。

    3.夏秋季温度偏高、干旱少雨,致胡蜂活动频繁。

    4.胡蜂活动时间与农忙及核桃、板栗等林产品的收获季节冲突,农民无意识惊扰胡蜂,遭到袭击。

    (四)远离胡蜂是防控关键

    现阶段尚无特效防控措施和救治药物,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重点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留守居民,全面提高群众防护意识,远离胡蜂是防控的关键。提醒民众,到野外郊区劳作或游玩,要做好个人防护,要穿长袖长裤,还可调整外出劳作时间,避开胡蜂活动高峰;如与蜂群相遇应尽快躲避,不要主动拍打和驱赶;一旦招惹蜂群,要马上采取保护措施,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尤其做好头面部、手等暴露部位的保护;非专业人员不要触动蜂巢;被蜂蜇伤,首先应检查有无皮肤内毒刺,发现毒刺应拔除,局部伤口可用食醋或弱酸性物质外敷,冰敷可减缓毒素吸收,亦可用减压器(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对减轻局部反应有效;如仍有不适,应尽快至医院救治。

    二、肠道及虫媒传染病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一组以腹泻为主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等,夏秋季高发,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环境及媒介昆虫(苍蝇、蟑螂等)机械传播等方式传染。可从“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灭蝇蟑”来预防。

    虫媒传染病主要是一组由蚊、蝇、蟑螂等昆虫叮咬或机械携带病菌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乙脑、登革热、疟疾及感染性腹泻等,也是夏秋季高发。可以从加强居住环境卫生整治,以清理各种积水,垃圾实行袋装化、密封管理、日产日清着手,减少这些虫媒的孳生,从源头上减少危害;加强防护设施安装,比如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止骚扰、叮刺;必要时使用杀虫剂、粘捕纸(彩带)、电蚊拍、诱蝇笼等杀灭。通过以上方法降低有害虫媒密度,达到不足以危害人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