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09-07-24 |
(一)、人体健康
1、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
①精力充沛;②处事乐观;③睡眠良好;④适应能力强;⑤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⑥保持标准体重;⑦眼睛明亮;⑧牙齿完整;⑨头发有光泽;⑩肌肉、皮肤弹性好。
3、“世界卫生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4月7日。
4、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36.2~37.2℃(口腔),36~37℃(腋下)。
5、人体的正常脉搏是多少?
60~100次/分钟。
6、人体的正常血压是多少?
60~140毫米汞柱。
7、如何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以上,饭后、睡前更重要。
8、怎样正确刷牙?
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颌面(即磨牙的咬颌面)旋转的刷,每一个部位至少刷6次左右。最好早、中、晚饭后各刷一次,共三次,每次刷牙的最佳时间是在进食后的三分钟开始,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三分钟。如果每天三次做不到,至少也应晨起、睡前各一次,但每次饭后都应用清水漱一下口。
9、什么是用眼卫生的“二要二不要”?
“二要”:①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②连续读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二不要”:①不要在光线太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着、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10、看电视怎样注意眼卫生?
①每次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②距离电视屏幕2米以上;③电视机安放高度与观看时眼睛呈水平位置;④观看时室内开盏小灯。
11、心理健康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智力发育正常;②能正确的认识自我;③有良好的人际关系;④经常保持稳定、乐观的良好情绪。
12、如何保持情绪稳定、愉快?
①愉快地生活,热爱生活;②生活有意义;③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④遇事不慌;⑤富有自尊与责任感。
13、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①不斤斤计较,苛求于人;②待人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诚恳热情;③不拨弄是非;④提高心理适应力。
(二)、营养卫生
14、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
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糖类(碳水化合物);④维生素;⑤矿物质(无机盐);⑥水。
15、什么叫合理营养?
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16、合理营养的原则是什么?
①食物多样化;②重视三餐搭配;③食品荤素、粗细平衡;④科学烹调。
17、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①饭前便后洗手;②进食定时定量;③不吃腐败变质食品;④不暴饮暴食;⑤不酗酒。
18、暴饮暴食有什么危害?
①使胃蠕动产生困难;②使人感到腹胀、腹痛;③易患胃肠病。
19、营养过剩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①使人体过于肥胖;②易患高血压、冠心病。
20、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生水易传播肠道传染病。
21、饮水卫生要做到哪些?
①喝煮沸过的温开水;②不喝生水;③不与他人共用水杯。
22、进食脂肪过多容易患哪些疾病?
①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②胆囊炎、胆石症;③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④肠癌、乳癌等。
23、吃糖过多有什么危害?
①营养不足;②发生龋齿;③导致肥胖症;④易骨折;⑤诱发癌症;⑥影响寿命。
24、为什么提倡多食蔬菜、水果?
①增加营养;②预防贫血和癌症。
25、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①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②不吃腐败变质食物;③生熟食品、刀案分开;④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品;⑤不吃发芽的土豆。
26、剩饭菜为什么要热后再吃?
饭菜剩下后,易被微生物污染,回锅热透,杀死细菌,破坏毒素,可防止食物中毒。
27、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
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三)、环境卫生
28、居室卫生有哪些要求?
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②光线充足;③通风良好,空气清洁;④安静、整洁、生活方便。
29、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摄氏多少度?
冬季16~18°C,夏季24~26°C。
30、居室通风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①保持空气新鲜,减少呼吸道传染病;②使人头脑清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③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④防止室内衣物、食品霉烂。
31、绿化对环境有何作用?
①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放出氧气;②吸附和阻留灰尘;③调节气候;④降低噪声;⑤美化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2、随地吐痰有什么危害?
痰液里的细菌和病毒会随尘土飞扬,传播疾病,污染环境。
33、为什么不要随地大小便?
随地大小便会:①污染环境、水源;②造成苍蝇生长繁殖的条件;③引起疾病传播;④不文明,伤风败俗。
34、共用洗脸毛巾有什么害处?
容易相互传染疾病(如沙眼、红眼病、皮肤病等)。
35、为什么要勤晒被褥?
既可以杀菌,又可以使棉絮膨松保暖。
(四)、除害防病
36、什么是“四害”?
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37、老鼠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