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疾控中心杨敏同志 获“十佳公卫人员”荣誉称号

  来源:综合科 涂佳佳    发布时间:2023-08-21 
 

8月17日举办的安康市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暨卫健行业“五个十佳”风采展示活动安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杨敏同志获“十佳公卫人员”荣誉称号。



32岁的杨敏,已在传染病防控和病媒生物防制岗位上工作了七年,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余起,完成5000余只病媒生物野外试虫采集、饲养、抗药性及病原学检测工作,并建成了安康市病媒生物展览室。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作为中心骨干力量,杨敏奔波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战场的各条战线上,在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技术指导、风险研判等工作的同时,他还负责中心物资保障工作。彼时疫情形势紧张,物资短缺,为了确保中心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他每日清查、逐项清点,将所有的防疫物资统筹管理,依据现场不同情况合理分配,几乎每个深夜都可以看到他在库房整理物资的身影,因为管理分配妥善,中心从未出现过疫情处置无物资的情况。

2020年10月,境外病例增多,安康派遣了首批支援咸阳机场境外返陕人员流调工作队,他作为队长带领安康市各县区抽调的14名队员完成1线流调支援工作,肩负起安康组的流调、组织管理、后勤保障、沟通协调的重任

由于航班数量多、需24小时转运返安旅客,为了随时安排工作人员完成任务,他时刻高度紧张,随时关注消息动态,睡觉时都不敢睡的太死;在工作强度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为了让其他队员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他常常一天完成两班次流调任务,每天最早起床帮大家安排早餐,在流调结束也会最后一个收尾,以便处理流调突发状况。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杨敏的防控工作依然有条不紊的开展,他依然辗转于重大会议、赛事疫情保障,县区技术指导,疫情分析研判等工作,3年的疫情,持续防疫战役没有打倒他。杨敏说,作为一名疾控人,只要遇到疫情,就应当责无旁贷的“冲锋陷阵”。


杨敏是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负责人,每日都与蚊、蝇、鼠、蟑、蜱、跳蚤、螨虫等害虫打交道。在油腻潮湿的后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粪水四溢的牛棚猪圈、荆棘丛生的树林,哪里脏哪里乱哪里有病媒生物,哪里便有他的身影。

为了解杀虫剂对病媒的抗性大小,需要抓捕及饲养野外蚊虫,一次抓捕大量的试虫特别困难,蚊、蝇、蟑的养殖更不容易。养殖时常常温度不适,湿度不宜,生存条件不满足,他与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抽自己的血喂养蚊子繁殖。在眼睁睁看着在野外鲜活的蚊子、苍蝇在实验室繁殖时一次次死去时,面对大家心疼、沮丧心情,他带领大家查阅文献,继续在炎炎烈日下抓捕,一点点调试温度、适度、调整环境,在慢慢摸索中终于在实验室里繁殖成功所需试虫。

各类病媒鉴定尤其是微小虫子的鉴定根本无法用肉眼识别,只能一遍遍从显微镜下去观察,反复对比,一看便是一周;为了教学制作各种类型标本,制作标本既费力又费神,尤其是鼠类标本,需要一点一点的剥皮去筋,如果出血了或是皮穿了,标本就坏了就需要重来,一个鼠标本就像医生做了一场手术。为了解安康市病媒生物的分布、习性、特点,他时常顶着35°以上的高温,穿梭于各种垃圾堆,城市死角,居民区、山间丛林,荒地田园等场所,为了防护安全,有时不得不穿防护服行动,一次抓捕行动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有时还会被蚊虫叮咬的全是包。

在杨敏的带领下,安康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具备独立开展病媒抗药性实验的地市,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独立开展恙螨监测、分离、辨认并制作出标本的地市;全省第一个开展病媒病原学实验的地市;全省第一个实验室规模达标、功能齐全的地市;安康市疾控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水平居于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级表彰。


三年疫情,七年沉淀,在疾控中心大家庭中他勤勉努力,默默奉献,迅速成长,在日常业务中甘于奉献,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率先垂范,在责任面前奋勇担当,为健康安康建设贡献了自己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