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省卫生厅 发布时间:2008-06-01 |
地震后饮用水源附近不能建设临时性厕所,并避免化学品的污染。已经被垃圾粪便严重污染或被化学品污染的水源不得使用。
(一)应急水源的消毒
1、 混凝沉淀或沙滤
水质混浊时首先进行混凝沉淀或沙虑
(1) 混凝沉淀一般用混凝剂如硫酸铝、明矾(硫酸铝钾)、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碱化氯化铝等,使用时,先将药剂用少量水搅拌溶解后徐徐倒入待处理的水中,视水质的混浊度加入混凝剂(明矾的剂量为16-65mg/L)。用干净的木棒搅动以帮助生成较大矾花,然后静置一小时,轻轻取出上层清水消毒后使用。
(2)沙滤是将混浊水通过沙池或沙箱过滤,滤除水中有形物后消毒使用。修建滤池或滤箱,池底铺设带有阀门的多孔管道,多孔管用棕皮包裹,上铺直径10mm左右的蛭石100mm厚,再上面铺直径5mm左右的石子100mm后,然后再铺直径3mm左右的小石子100mm后,表面用响沙铺50mm厚。上面引水,下面放水,由阀门控制。过滤池的大小可按150人/㎡/日计算。
2、消毒使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
⑴ 单次投药消毒处理方法。清澈的井水,1吨水加漂白粉4克;水质感官一般时,加漂白粉8克/吨水;水质较差时,加漂白粉20-40克/吨水(漂白精片20片)。消毒后的引水应有轻微氯味,如氯臭强烈,可放置较长时间,等余氯降低后再使用。
⑵ 持续消毒处理方法。取一塑料瓶(如:矿泉水瓶或可乐瓶等),在瓶体上开若干个小孔可按每立方米井水开3个孔计),孔径0.2mm,内装约上述计算用量25倍重的漂白粉,拧紧瓶口。然后另取一空瓶或木板作为浮标,用塑料绳系上,使消毒瓶悬在水面下约40厘米处。这样借取水时的振荡,氯液不断渗出,一次投药一般可持续10天以上。
(二)分散供水消毒
各家各户饮用水,有煮沸条件的均应煮沸冷却后饮用。采用化学消毒法应视水质情况投加消毒剂,比较浑浊的水在消毒前可用明矾澄清。感官洁净的水,一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0.2g;感官较差的水,一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1g-2g;或加漂白精片(0.5g/片)1片,消毒半小时。
二、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改善
灾害发生后,造成灾民无水用,无厕所上,垃圾遍地,粪便溢流,污水淤积,蚊蝇肆飞,环境卫生状况恶劣。改善灾民环境卫生状况尤为重要。
(一)搭建救灾帐篷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远离污染源、植被不茂密的地方。搭建帐篷前应夯实地基,适量喷洒灭害剂和生石灰。帐篷住户应按行政建制划块居住,并派人负责组织、联系。帐篷之间应分离,并设置排水沟。帐篷区不得饲养牲畜。按照帐篷区人数,在100米以内的水流下游和下风向建立相应数量的厕所。要考虑解决灾民“四有”问题,即有处住、有水喝、有饭吃、有厕上。
(二)临建厕所无论是旱厕还是水厕,每日都应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喷粉、喷洒消毒一次。
(三)垃圾和人畜粪便应集中堆放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气温高时每日进行漂白粉消毒和菊酯类灭害一次。
(四)畜、禽尸体应先用10%的漂白粉澄清液喷雾消毒,然后装入塑料袋选择远离水源的高地,深埋1.5-2米,尸体上下铺垫和覆盖生石灰或漂白粉。
(五)对人尸体应使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然后火化、装袋或入棺深埋。
(六)室内灭害使用拟除虫菊酯,室外灭害使用敌百虫或敌敌畏,进行喷洒喷雾,消灭蚊、蝇、蟑螂等有害昆虫。对能产生蝇蛆的粪便、污水坑等重点场所应使用敌敌畏、敌百虫等进行喷雾灭害。
(七)灭鼠可使用敌鼠钠盐开展灭鼠。
(八)防蚊叮咬应使用蚊帐。
无论是杀虫,还是灭害,都应注意毒药安全使用。
三、灾后疫病监测和处理
地震发生后,因房屋坍塌,供水破坏,生态失衡,设施损毁,正常秩序打破,不卫生和不安全因素增加,人群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发生肠道、接触、呼吸传染病的机率增加,群体感染性腹泻、传染性结膜炎和食物中毒容易暴发。
(一) 震灾后疾病控制机构要密切注意辖区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一旦发现有传染病发病集中趋势,要立即派员调查,并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标准启动相应级别反应。
(二)地震的机械力作用,会将农药、农作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品容器损坏,容易发生粮食化学污染。震后由于食物加工、保存条件不好,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容易发生。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密切关注,并开展相应宣传教育工作。
四、卫生宣教
(一)教育灾区群众,对被可能化学污染的粮食,进行动物喂饲或进行化学污染物检测,然后加工食用。
(二)教育群众不买过期、变质食物,不长时间保存熟食。保存食物要防潮、防尘、防蝇、防鼠。
(三)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冷食和生食,不吃未熟透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品。每日吃饭可适当加食大蒜。
(四)灾后重建家园时要预防擦伤、损伤。
(五)人畜粪便排放、堆积要远离水源。
(六)做好个人卫生,注意防蝇灭蝇。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工作职责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指导、协调、配合,主动参与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二)卫生防疫队伍到达现场后,要立即与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按照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开展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三)灾害不同阶段,防疫的重点工作应有所侧重。
(四)按照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做好各类救援队伍的卫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职责
(一)灾民集中安置点。
1.对所在地灾民集中安置点的设置(包括安置点选址、灾民规模、医疗和卫生监督人员的配置等)提出指导意见。
2.掌握受灾伤亡情况、尸体处理、环境消毒杀虫情况。
3.掌握饮用水、生活用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安置点医疗站、人畜粪便垃圾处理等情况。
4.开展鼠密度、蚊蝇等密度监测,指导开展消杀灭。
5.对灾区灾民安置点或小范围居住点的卫生状况及需求进行快速评估,预警分析。
6.针对风险或存在问题进行指导、培训。
(二)医疗机构、临时医疗点。
1.指定专人每天巡访责任区内医疗机构(临时医疗点),掌握传染病疫情/症状监测就诊登记、报告工作执行情况。
2.对疑似传染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分析。
3.掌握医用垃圾的处理情况。
4.发现鼠疫、霍乱等疑似传染病病例增多、聚集性传染病疫情,要深入调查,及时报告,开展控制工作。
(三)救援队伍。
1.指导救援队伍设定卫生负责人,定时掌握相关症状发生情况。
2.掌握救援队伍饮用水、生活用水、食品卫生等情况。
3.指导救援队伍开展个人卫生防护和临时居住点的消杀灭工作。
(四)信息沟通。
1.了解灾情、医疗卫生系统受损情况。包括疫情网络报告、免疫规划冷链系统等受到破坏情况,提出卫生资源需求。
2.掌握并及时更新责任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临时医疗队(包括野战医院、巡回医疗队等)、灾民集中安置点基本情况,卫生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员。
3.组织开展地震灾区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综合灾区既往传染病疫情、监测背景及防控工作概况,灾情受损情况,进行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向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展,提出下一步需求和建议。
4. 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沟通工作,遵守新闻媒体信息发布和公布的纪律,要与派出机构/当地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协商。
(五)开展救灾防病卫生宣传工作,做好针对灾民和救援人员的心理辅导。
三、内部组织
(一)防疫队负责人统一协调、安排,队员要分工协作。
(二)各防疫队执行现场工作日志制度,队员每天记录、收集和整理有关的数据和图文资料。
(三)防疫队每日进行内部讨论,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和信息,汇总形成工作日报。
(四)现场工作结束后,及时完成现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