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康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10-08-04 |
2010年7月16至18日,连续强降雨过程造成汉江河水暴涨,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多点爆发,全市多数县区出现严重灾情。为预防淹没区灾后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灾区人民身体健康,市疾控中心快速反应,紧急启动了《救灾防病技术处理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应急预案》,及时安排部署抗洪救灾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全力开展灾后消杀工作,控制病原微生物滋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市疾控中心领导和职工以疾控人高度的救灾防病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密切关注着我市各地的灾情势态。7月18日,正值星期日休息时间,汉江洪峰在下午18时达到了每秒25537 立方米,中心副主任朱新年让值班人员立即电话通知中心中层以上干部于18时30分准时在四楼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中心副主任朱新年、邹斌通报了汉江洪水情况,要求各科室做好安全防范和对居住在城区低洼地带职工的抢险救援与转移工作,同时做好其他抗洪救灾和灾后防疫的相关准备,随时投入抗洪救灾与灾后防疫工作。7月19日清晨,汉江洪水开始刚刚开始消退,中心领导便带领中心相关专业人员察看沿江两岸灾情,对淹没区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确定了灾后传染病防控方案。上午9时30分,中心再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安排部署在后防病工作,并紧急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要求中心全体职工都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投身到灾后防疫消毒工作中。会议决定将中心职工分为消杀药品配置组、消杀组、信息收集组、物资运输组、健康教育宣传组,其中消杀组又分成五个小组,全力投入灾后防病工作,并各组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同时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必须保证信息畅通,做到随叫随到,值班人员要24小时坚守值班岗位。会议结束后,全中心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准备消杀器械,配制消杀药品,一切工作在短短的1个小时之内全部准备就绪,中午大部分职工都没有回家,简单的吃了一点饭,稍作休息之后,各组人员便于中午2点全部开进东坝淹没区域,并立刻对供水退去的区域展开环境消毒工作。7月的中下旬正值盛夏季节,消杀队员脚踏着恶臭的淤泥垃圾,头顶着炎炎烈日,身背七、八十斤的喷雾器,对一个多平方公里的居民居住区进行消毒处理工作,潮湿的环境在烈日的暴晒下使人觉得特别的闷热,一个人一天需要喝进6、7瓶纯净水,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湿身上的衣裳,在他们中间,有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也有50多岁的老职工。由于市疾控中心人员结构趋于老龄化,年轻职工比例较少,年轻职工中的男职工更少,每次遇上大规模的工作或活动,无论男女老幼齐上阵,大家毫不退缩,毫无怨言,这就是疾控人团结协作,能打能拼的精神。
认真开展灾后传染病疫情监测、水质监测和病媒生物监测。灾害后发生,市疾控中心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灾害相关传染病实行日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及时了解灾情、伤情、疫情、病情等信息和救灾防病的工作进展,沟通灾害信息,按时汇总灾情信息和救灾工作动态。一旦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除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报外,要果断决策,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程序,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加以控制。受灾地区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疫情的主动监测和症状监测,必要时,设立临时疾病监测点,强化疫情的监测。7月25-26日,中心流行病科对市级4所医疗机构开展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主动监测工作。7月19日--28日,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对甲肝、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病例的监测结果显示,发病率与去年同期持平。
为全面了解洪水淹没区安全用水情况,从源头上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7月26--28日,我中心会同市卫生监督所、新城办,对枣园村、大树岭村和厂矿企业的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了调查和卫生检测。
7月28—31日,组织专业人员在丁字街、油坊村、心石村、白庙村开展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结果显示,蚊蝇密度较洪灾前明显下降,截至目前,无虫媒传播相关疾病发生。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能力。为了防止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做好消杀现场音像资料的拍摄收集的同时,组织编印了灾后防病知识资料,并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宣传。在最短的时间内片策划了灾后防病知识电视讲座稿,并克服无录制场地,无节目主持人等困难下,自己创造条件录制完成了第一期灾防病知识电视讲座节目。并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灾后防病健康教育工作。灾后健康教育工作在人员少、工作量大面广的情况下,一是紧急编印了《灾后卫生防病知识》16000张、《漂白精片使用说明》10000份。二是由党委书记张卫和带队,投入90余人次参加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向群众发放宣传单14000余张、漂白精片200余公斤、漂白粉使用说明书6000余张,并向群众细心讲解灾后防病的基本知识,漂白粉精片的使用方法。三是抽调工作人员,在东坝的洪水淹没区设立灾后防疫咨询点6个,指导村民进行家庭消毒,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四是组织编印《水灾后防病知识问答》分别送安康市政府网站、安康日报社、安康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播发。五是与电视台、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灾后卫生防病专家谈》电视讲座1期滚动播出;编辑“水灾后防病知识”手机短信15条,送安康移动公司向所有移动手机用户发送。六是向省健教所、安康市政府网站、安康日报社投稿14篇;及时编写新闻稿件、防疫科普知识在中心网站发布;编辑《安康疾控动态救灾防病专辑》2期120份,分别发送至省、市、县相关部门,及时通报救灾防病工作信息。
积极指导各县开展灾后防控工作。要求各县(区)疾控中心成立灾后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现场处置设备,充分做好抗灾救灾防病各项准备工作。7月20日,市卫生局副局长何涛、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朱新年、市监督所所长赵良述等一行七人为岚皋县送去消杀器械及消毒药品。在实地查看灾情后,要求岚皋县疾控中心要指导受灾乡镇科学有序地开展消杀和疾病监测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密切监测疾病和疫情动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7月23日,副主任朱新年又带领工作人员天不亮就赶赴大竹园,详细查看了灾民安置点饮用水处理、蚊蝇分布等情况,指导村民如何配置消毒液,并就如何做好灾后的防疫做了讲解,对现场的防疫工作提出了建议。给安置点发放了喷雾器、漂白粉、过氧乙酸、残杀威等消毒剂,派2名工作人员在大竹园蹲点。副主任邹斌带领防疫救灾综合组到达岚皋县开展灾后医疗救助、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和岚皋县卫生局、岚皋县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一起查看了岚皋县堰溪供水站和自来水老水厂的用水消毒情况,发放了漂白粉精片,对灾后安全用水进行了培训,还到其他乡镇开展了灾后防病工作。同时,中心派出工作人员分别奔赴平利县和紫阳县指导灾后防疫工作。截止7月30日,给各县发放消杀器械113台、消杀药品10.7吨,为各县开展灾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次救灾防病工作,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救灾防病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启动信息日报告制度,坚守在安康城区和受灾严重的县区进行环境消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了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